我們的業務范圍
企業金融及資本市場
易周律師行在企業融資及資本市場均有廣泛經驗,為發行人、保薦人及包銷商提供證券發售的法律意見。本行代表保薦人、包銷商、尋求上市的公司及上市公司進行配售、供股及其他有關資本募集的活動以及代表參與有關交易的投資銀行。
本行具有協助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豐富經驗,并經常于初期參與有關上市前的金融融資及重組、以及就有關上市適宜性等問題于上市前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有關資料的事宜。
本行亦經常協助保薦人及包銷商進行首次公開招股,并參與整個上市程序,而且特別擅長于向保薦人提供有關香港《上市規則》、法律及法規的專業意見。本行同時具有協助保薦人與監管機構聯絡的豐富經驗。
本行的經驗包括就以下所述提供法律建議:
- 代表香港、中國內地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公司于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招股
- 代表礦業公司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章于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招股及提供有關上市礦業公司合規的專業意見
- 代表香港、中國內地及跨國公司通過供股、公開發售、配售及發行權證、可換股證券及其他債務證券以募集資本

香港股票市場
香港主要的股票市場/交易所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其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交易所經營香港證券市場和衍生品市場以及這些市場的清算所,并于2000年在香港上市。證券市場包括:
- 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市場,容許能夠滿足其財務要求的知名公司進一步籌集資金以實現增長;及
- 創業板市場是為希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小盤公司而設計的,可作為較小發行者進入主板的墊腳石。
就市值而言,香港聯合交易所是世界第5大證券交易所,亞洲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僅次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然而,在首次公開招股募資方面,香港在2019年位居全球交易所之首,延續了過去10年6次成為全球最大首次公開招股地點的趨勢。
香港聯合交易所是國際上領先的證券交易所,為希望在其市場交易的外國投資者提供機會并為能夠滿足其要求的外國公司提供上市地點。香港及其證券交易所的主要優勢,在于其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門戶的戰略地位。對于希望在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中國大陸公司來說,香港一直是首選的國際上市地點。截至2019年12月,共有1,241家中國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約占香港聯合交易所總市值的73%。
香港聯合交易所也一直熱衷于讓更多的國際公司上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在香港上市。最近上市的國際公司包括以色列醫療化妝品公司復銳醫療科技、加拿大能源公司Persta Resources Inc.以及澳大利亞金礦公司龍資源有限公司。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共有2,473家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其中有2,096家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吸引外國公司進入香港市場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香港一級和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深度。2019年有183家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募集3129億港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9%)。在2020年第一季度,共有39家公司在交易所上市(包括從主板轉到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共籌集144億港元。上市后籌集資金的便利對于外國公司來說更具吸引力。
香港目前為亞洲頂級國際金融中心。在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好處之一是,根據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以及滬港通和深港通計劃,提供給海外公司接觸大陸投資者的機會。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允許中國大陸金融機構在國內市場籌集資金,向離岸證券市場投資1039.83億港元。預計中國大陸投資者重要性會上升,交易所則作為中國大陸投資者進行國際投資的媒介。
實現此過程的第一步就是2014年11月實施的滬港通計劃,該計劃首次允許某些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于香港上市的股票,到2016年年底,這一“滬港通”計劃進一步延伸至深圳市場。按市值和日成交量計算,滬港通計劃打造的單一股市,是全球最大的股市之一。滬港通計劃有助于使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多樣化,提高兩地上市中國企業的交易效率,并增加中國股票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的可能性。
“滬港通”計劃允許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者透過本地市場的交易所和結算所,交易在另一個市場上市的符合條件的股票。在所謂的“港股通”下,內地投資者可以交易恒生綜合指數大型股和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以及上海和深圳證交所上市的所有H股和相應的A股。
交易受總配額和每日配額限制。最初,“滬股通”總交易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日交易額度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交易額度2500億元人民幣,日交易額度420億元人民幣。
配額以“凈買入”為基礎,這意味著無論配額余額如何,投資者都可以出售其跨境證券。內地投資者只能投資持有50萬元人民幣現金和證券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而所有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都有資格進行滬股通交易。
香港上市優勢
香港作為上市地點的主要優勢,是香港基于英國普通法基礎上的成熟法律制度,以及與其它國際金融中心同等的監管框架,令投資者對香港股市充滿信心。它還提供了許多稅收優惠、貨幣可兌換、證券可自由轉讓以及對資本流動沒有限制。
除了融資機會外,香港還為外國公司提供了提升其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知名度和知名度的機會。事實證明,這對奢侈品行業的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近年來,普拉達、 蔻馳(已退市)、歐舒丹和新秀麗等知名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中國作為能源、礦產和金屬主要消費國,也吸引了許多礦業和自然資源公司在香港上市。這些公司包括瑞士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退市)、 俄鋁聯合公司、哈薩克斯坦銅業有限公司(退市)以及巴西金屬和礦業公司淡水河谷公司(退市)。淡水河谷公司也是首家以香港存托證券的形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允許海外公司以香港存托證券而非普通股的形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但不允許在創業板上市)。這是為了允許來自限制限制股份向海外流動,或禁止在海外登記股份或分拆股份登記冊的司法管轄區的公司在香港上市。